协会概况

从“供给侧”看建筑业结构性改革

文章来源: 发布于:2016-02-16 点击:1809
    自2015年年末以来,“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各界争相讨论的热点话题。
       2015 年11 月10 日、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12月18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与此同时,人们对“供给侧”的概念理解由模糊到逐渐清晰、对“供给侧改革”由分歧到形式一致预期,市场应势而动,改革大势已然明了。
从各方面考量,建筑业都存在着调整供给结构的显著需求,未来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之一。
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对“权威人士”访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全面解析。“权威人士”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决定的。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现实。要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破除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将供给与需求对立起来,而是直面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现实,“在适当扩大需求的条件下”,抓住结构性主要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新的“计划经济”,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
总之,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经深谋远虑提出的战略性部署,不是一时兴起的临时性措施。因此,建筑业要以此为指导,全面推进行业改革。
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决定了短期经济发展;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各要素在充分配置的条件下,可实现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型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而国家总体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要求建筑业必须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配套制度等方面做出改变。因此,从根本上说,建筑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国家经济和建筑业自身发展现状共同决定的。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较2014年回落2.9个百分点。即便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PPP示范项目纷纷落地的情况下,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2.3%,是近20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巨大,但2015年,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出现了负增长。这些都说明,建筑业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显露疲态。
       而与此同时,行业粗放型发展的本质没有改变、管理落后制约着持续发展潜力、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债务高企成为普遍现象,以投资拉动行业发展的“后遗症”开始出现。用供给经济学观点来阐述,以需求侧管理刺激建筑业发展,增长空间有限,必须将目光锁定在供给端,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重塑中国建筑业发展生态。
因此,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使各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是接下来建筑业改革的重点。
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从供给侧看建筑业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可以从制度建设、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要素投入等方面着手。
推进建筑业市场化改革。建筑业是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发展较早的行业之一,也是目前地方保护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这一方面使建筑业不能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另一方面也使部分地区建筑业坐等政策扶持,导致思维落后、技术陈旧、产品落后,企业不仅难以做大做强,也滋生了腐败现象。要使建筑业改革真正见成效、扩大有效供给,必须加速和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市场化发展。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筑业进入门槛较低,建筑企业多如牛毛、建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导致行业利润率偏低的同时,也让建筑业技术更新速度慢、同质化竞争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品单一、产能严重过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下,行业企业必须向民生类工程转型,以PPP模式参与水利、环保、公路工程和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投入力度,开发具有个性的、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新型建筑,如被动房、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等。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一是企业必须由“竞争”走向“竞合”,改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充分发挥政府、市场、资本和企业各自优势,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在共赢中走向发展新高度。二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抢占转型制高点,在建筑产业化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实施集约化经营,包括利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提高建筑产业链运营效率。
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跃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必不可少。对行业而言,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对企业而言,拥有一批自有高素质技术工人尤其重要。信息化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必须加大力度。BIM、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在提升建筑质量、提高企业和项目运行决策的效率方面功不可没,同时,这些技术也是整合企业各类要素的黏合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建筑业转型的推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和技术,企业必须认真对待。
       “走出去”发展。“走出去”发展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消化国内过剩的建筑产能,又能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走出去”发展的机会在于,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地,“抱团出海”是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必由之路。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国家战略已开始落实。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依然是改革转型的核心。(来源:中国建设报记者 宋健,2016-02-0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