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添加
建筑业协会微信公众号
1
2
3
网站首页
协会概况
关于协会
协会主体
组织机构
分支机构
协会动态
协会文件
公告文件
党建引领
党组织概况
工作动态
创优评先
优质工程评审
双优评审
综合实力
安全标化工地
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
行业培训
安管人员培训
行风建设
市场信用评价
行业文化建设
会员服务
申请入会
会费收缴
会员之窗
会员动态
申请表下载
联系我们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时间:
会员服务
申请入会
会费收缴
会员之窗
会员动态
申请表下载
联系我们
全流程智慧管控 打造“数字十七冶”——中国十七冶集团推进两化融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 发布于:2022-11-03 点击:1088
6月15日,中国十七冶集团收到国家工信部颁发的两化融合最高等级AAA级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评定的建筑业企业。中国十七冶按照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五型五矿”提出的“围绕信息赋能,打造数字五矿”工作部署,以打造“数字十七冶”为建设目标,深化应用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BIM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企业数字管控平台将业务系统、智慧工地、工程项目数字化管控平台与BI智能分析中心无缝对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流程状态跟踪和项目在线过程管控,为打造3A级工程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能力、建设智慧化企业提供坚强保障。
继2015年作为安徽省首家、全国建筑业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后,公司提速推进数字化新型能力建设,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充分整合企业资源,通过涵盖企业数字化管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等的治理变革,推动企业过程管控机制、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三者之间的协调联动和互动创新,由技术导向向管理变革、组织优化、战略管控转变,从传统建筑粗放式、高能耗作业向“智慧化”管理转变。在数字化环境下,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不断跃升,两化融合水平指数领先全国92.6%的企业,为中国十七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0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100个典型案例”,中国十七冶集团《两化融合筑基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荣获“优秀案例奖”,成为中国五矿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
以数字化转型打通内外部价值链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建筑业的精细化管理、集约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化是建筑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引擎,而其本质就是结合BIM、IOT、大数据、云技术、AI、3D打印等信息化技术,使得建筑物本身及建造和运营过程的数字化,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它集成了进度、质量、成本三大目标,并贯彻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涵盖项目建设、施工、设计等过程的各个参与方,打通建筑产业链的上下游,消除信息壁垒,最终建立起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型建筑产业生态。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十七冶两化融合规模与水平已进入“集成提升”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贯标为实践路径,总结出“一套标准、二类评价、三个机制、四项循环、五维支持、六步实施、七项评改、八步程序”等促进体系有效运行的一整套方法。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遵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原则,以信息化固化并优化公司集约化、程式化管控模式,通过系统内的信息纵向、横向有序流转,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系统间加强集成,实现跨系统数据对接,有效推动“设计-施工建造-运营”一体化。
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公司总部到项目实行分层级管理,由底层项目产生的数据,根据从项目部到各公司、集团总部各个管理层级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求,各个层级集约集成汇总,实现企业上下的互联互通;推动项目管控单位分(子)公司及项目部都实现商务数据向财务数据和资金支付自动转换,实现商务财务资金的互联互通;通过“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的路径,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建立集团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主干”,贯穿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联通其它所有与成本相关的重要业务系统,实现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进入“管理集成信息化”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去掉中间环节,将电子商务载入企业的集中采购,将产业链条上的客户和供应商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以全过程数字管控缔造新竞争优势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公司确定“工程立业、技术领先、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通过数字技术增值赋能传统施工生产。
在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上,公司加快云网、系统和数据的汇聚融合,形成“一个中心(企业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一个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一个门户(企业内外门户网站)、三个应用平台(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工程项目数字化管控平台、集中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八大系统信息”应用格局,覆盖决策支持、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供应链管理、智能分析、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等关键领域,力争流程再整合、时间再压缩、审批再简化,OA系统平均每月发起业务流程约13800条,年均付款超130000笔。
在运营成本管控上,落实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全面承包、专业分包、班组建设、人员集中管理等重点工作,在统一招采平台上集中进行采购,集中采购率高达98%,主材集中采购100%,全面推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业财一体化。把分(子)公司的采购、商旅和财税系统纳入到共享平台,从员工在线申请、预算控制到主管审批后,下单、收货、收发支付整个环节都在线上完成,真正实现P2P(从采购到支付)采购流程,年均工程、服务、及物资招标7000批次,线上交易金额超500亿元。
在专业协同管控上,搭建工程设计协同平台、数字化交付平台,推广BIM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外脑”资源,实现公司内外部技术研发力量的创新协同和高效整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率。以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形成产业链协同平台,逐步强化与供应商、服务商、业主、总包方、政府部门、设计和监理单位等相关方之间的协同运营。
以深度集成应用打造智能型“数字工匠”
数字化企业的建设,其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提高经济效益与资源利用效率,还要提高企业的非经济效益,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项目品质与公司品牌的“含金量”。公司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集成应用,引入“BIM+智慧工地”系统,覆盖345个项目、1640个参建单位,将劳务、进度、安全、质量等相关数据与BIM模型关联,并通过系统平台多维度分析,消除数据孤岛,为技术质量标准化管控提供强劲支撑,努力打造新型(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字工匠”。
打造质量安全监管集成应用。针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对各阶段、各部位、各实体,把 RFID、电子标签、测量器、传感器、摄像头等终端设备嵌入和装备到建筑物中,将1160个视频监控摄像头接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网络及信息处理设备实现信息系统与建筑物的整合,对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质量安全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整合现有的工地管理可视化、塔吊安全监控、基于人脸识别的施工升降机安全管理、安全绳佩戴状态监控、混凝土搅拌车双超监控系统,新开发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劳务人员实名制等系统,通过智能装备,集成前端感知设备采集的施工数据资源并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展示,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各项目根据安全质量巡检记录,及时整改各类隐患,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跟踪。
打造“BIM+智慧工地”平台集成应用。BIM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对于异性结构、管线设计复杂、体量巨大,同时也是建筑、运营一体化的大型建筑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尖兵利器。公司承建的的兰州奥体中心项目将多专业BIM模型整合上传至“BIM+智慧工地”系统平台,通过当中的“斑马”进度计划模块细化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并将细化后带有资源配置的进度计划与BIM模型关联,集入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高支模监测、钢结构检测模块,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环境监测模块,将可能影响进度计划的各类因素(天气、空气质量等)等全部变量纳入施工进度模拟,统计影响工期天数,分析赶工措施。通过平台的成本测算数据分析、成本测算单方指标分析、成本测算盈亏平衡分析、可开展累计完成量的经营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最大程度精准保障项目的有序推进。BIM应用在兰州奥体取得丰硕“智慧”成果,获得中施企协、中建协、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冶金协会以及甘肃省地方多项一等奖。
数字化转型是带动生产力变革,推动建筑企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中国十七冶集团紧紧围绕落实“数字五矿”和“数字十七冶”建设理念,以快速迭代的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化企业建设,全力推动工程项目管控和产业优化升级,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矢志打造数字化企业大脑,实现主责主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十七冶集团)
返回